“茶、香叶、嫩芽。慕诗客,爱僧家。碾雕白玉,诬陷红纱。铫煎黄蕊色,碗转鞠尘花。夜后邀陪明月,晨前命对朝霞。洗净古今人不倦,将至醉后岂堪夸。”
——唐,元稹
假如你从我的家乡山东日照的西部山区走一走,就会发现:大路旁、郊野里、山坡上,一行行、一片片满是蓊蓊郁郁的茶树。你不禁猎奇:茶树本是成长在南边的——“茶者,南边之嘉木也。”从什么时候,这些南边的精灵跑到北方来安家落户了?
这个“南茶北移”的工程,可能要追溯到六七十年代了。我记住小时候,也即是七十年代中后期吧,咱们村西的山岭上就有一片茶园。冬季,百草衰落、万木凋零,北方一片萧索和落寞。山里的孩子失去了游玩的乐土,不能在山坡上打闹绿林里采花捉鸟了,于是就跑到村西的山坡上捡茶叶豆。那是一片规划并不大的茶园,虽是寒冬腊月,却满树葳蕤青翠,生机盎然。许是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吧,尽管山上也有经冬不凋的松树,可那歇息得齐齐整整的茶树,正经、娴雅,犹如城里女孩般娇贵,让咱们格外青睐。在铺满了落叶的树底下,散落着一层薄薄的茶叶豆,一群半大孩子力争上游地抢拾着,拿在手里摇一摇,哗啦啦作响,小铃铛似的,真是好玩。玩够了,拿回家埋在土里,幻想着明年能长出一片绿油油的茶树来。
那时的茶叶种植可能是初期的试验阶段,并没有普及,乡民们还主要靠出产地瓜、玉米来保持日子。整体相貌,非常赤贫。但逢年过节,家家户户却必备一两包茶叶,以供亲朋来访。落座上茶——这是招待客人的第一道程序。这个风俗,一向沿用到今。
八十年代末,跟着改革开放的逐渐加深,当地政府慧眼独具,将茶叶作为一个当地土特产品牌大力推广和发展,并在巨峰镇设点试验,于是以巨峰为中心向全市拓展开来。“忽如一夜春风来”,雨后春笋全成了葳葳蕤蕤的茶园了。目之所及,绵亘不绝、苍翠如海,很是怡人、壮丽。
日照市地处我国滨海中止,山东半岛南端,东临黄海,冬暖夏凉,日照时间长,雨水足够,优胜的地舆条件和滨海气候给茶叶供给了良好的成长环境。
日照茶树越冬期长,日夜温差大,利于内含物的堆集,富含丰厚的维生素、矿物质,氟、茶碱以及很多的抗氧化剂,能有用避免人体变老;防止蛀齿产生,有用降血脂、游离胆固醇、还能瘦身减脂、抗癌等等。日照绿茶独具叶片厚、香气高、耐冲泡等优秀质量,被誉为“我国绿茶新贵”,热销全国各大城市乃至国外。
当年的领导者们,是不是会想到,偶尔的一个行动,竟会让这南边的仙草,在异域的北方落地生根、大放异彩?
春天来了,积储了一冬的麦苗悄悄探出了幼黄的小脑袋,摩拳擦掌,那么柔嫩、心爱。天还未亮,大家便早早起床了,恰是采茶好时节。
采茶考究时节,最贵重的要数“明前茶”,即是清明曾经采的归于春来万物复苏后的第一道茶,古人称之:吸日月之精华,六合之灵气。旧时是专门给皇宫进贡的,平常人难以得到。
宋范仲淹有诗云:“年年春自东南来,建溪先暖冰微开。”“北苑将期献皇帝,林下雄豪先斗美。”
其次即是“雨前茶”。“雨前茶”是清明后谷雨前采制的茶传奇私服发布网叶。采摘最上面的牙尖,精心制作做,成精芽茶。开水烧沸,凉至八九十度,冲泡;看茶叶在水中翻滚,逐渐舒展、氤氲,片片新鲜如初生。
古人尊茶为雅物,“无事,佳客”。香茗一杯,盈握在手,看香气袅袅,充满小屋。逐渐细品,清芬、鲜美,淡香悠远、回味漫长。元稹的《茶》诗道出了古文人对茶的浓厚兴趣,不止是外表的盛行,更是一种精力的寻求。
古人喝茶是很考究的,“一人得神、二人得味、三人得趣”。
大诗人苏东坡有咏茶诗云:“仙山灵草湿行云,洗遍香肌粉未匀。明月来投玉川子,清风吹破武林春。要知玉雪心肠好,不是油膏首面新。戏作小诗君莫笑,历来佳茗似佳人。”苏学士语出惊人,居然把茶比方成佳人,新颖、独特。
对于苏东坡和茶,还有一个民间故事很有意思。是说苏东坡被贬途中通过一座庙堂,进入访问,师傅看他穿着朴素、风尘仆仆、形容憔悴,便小看他,淡淡地说:茶、坐;待落座后一攀谈,看来人谈吐不俗,绝非寻常之辈,便改口说:喝茶,请坐;待知道是大名鼎鼎的苏学士时便惊慌地站起来,殷勤施礼道:请喝茶,请上坐!人情冷暖,可见一斑。真是令人啼笑皆非。不知苏学士当时是何种心境,怎么应对?
偶尔的时机,和茶叶结了缘,从品茶一点一滴学起。这真需求慢功夫,急不得,一点一点堆集。刚开始时感受一切的绿茶都是一个滋味,直到一年多以后,才逐渐差异开:色彩、形状、气味……上好的春茶,色彩通明而嫩黄,闻一闻,幽香沁人;喝一口,甘冽、鲜美,唇齿留香。夏茶,跟着气温升高,雨水增多,茶叶越长越快,内含物质变少,滋味便开始发苦、发涩。直到八月节以后,气温转凉,茶的滋味才逐渐浓郁、芬芳,浑厚、绵远了。这即是咱们一般所说的秋茶了。
人常说,制茶如做人,大意不得。每个人炒作技术不一样也决定了茶叶的质量和滋味的差异。师父领进门,修行在个人。相同的资料,有人炒出的茶叶色彩新鲜、润泽,滋味纯粹、幽香,而有的人加工出的色彩却发暗或发黑、滋味苦而酸涩。这或许取决于各人的用心程度和领悟了。
徐文长说:“煎茶需其人品与茶品相得,故其法每传于高流大隐,云霞泉石之辈。”
佛家云:“禅、茶一味。”茶之四味,对应着修行四法:“苦”、“静”、“凡”、“放”。如此说来,相同的茶,不一样的人就能饮出不一样的滋味。对于皈依佛门的人来说,品一杯茶亦如参悟佛经了。
有个佛门公案很有意思。两个僧人来赵州向禅师问禅,禅师问其间一个僧人:“你曾到过此间吗?”答:“到过。”禅师说:“吃茶去。”又问另一个僧人:“你曾到过此间吗?”答:“不曾到过。”禅师还是说:“吃茶去。”院主不解而问:“为何到过也说吃茶去,没到过也说吃茶去?”禅师叫了他一声,院主容许了,禅师说:“吃茶去。”
可见禅茶一理。个中学识,真实高深、精妙,非我凡俗夫子所能参悟。
“山堂夜坐、汲泉烹茗”,是古人的特权。今人望尘莫及。
我等红尘俗人,没有那番高情高雅,传承风俗也罢,附庸风雅也罢,兄弟团聚,或走亲访友,却也成了一道必不可缺的程序,不然就有些慢待